
這才是許鞍華的原味嗎?
貼近生活氣味的灰冷色調,在那樣狹小老舊的公寓裡,淡淡的、徐徐地滲進觀眾的鼻息。桃姐侍奉少爺吃飯,先上湯,菜,飯來少爺伸手,還有魚。餐後有茶,少爺擦手,再遞水果。
桃姐倒下後,少爺翻出一疊說明書,一句「先放水⋯⋯還是先放衣服呢?」幾聞無聲的喃喃自語,道出四代家傭無微不至的照料,自然如開水,日嘗無味,乏時才念其甘美。
住進老人院後,少爺常去探望桃姐。起初,總是走在前頭的少爺停步等桃姐,拄著拐杖慢慢跟上。慢慢的,少爺輕扶桃姐手肘的掌,移到肩上,移到臂上,最後緊緊牽住,牢牢地,像牽著自己的老媽媽。
外出吃飯、看首映、回家整理舊物,老僕與少爺並肩散步的身影,一步步消弭隔閡,一幕幕吐露情感。
游移的視線、直白的對話,樸拙的妝容穿著、不加修飾的情緒,沒大道理要說,只是日常,像一頁鄰人的日記。
其中一條支線,是老人院的金姊。
第一幕,女兒對老媽媽發脾氣,拿了金姊房子後便不聞不問的兒子電話老是不通,開銷全落在女兒身上。「兒子就當寶,我你就當草」,金姊板著臉一聲不吭。
第二幕,小年夜,女兒來接金姊回家圍爐,老媽媽直嚷著「他說一定來接我的,妳再給他打通電話」,女兒氣得走向大門又停住腳步,轉身,等著。
第三幕,夜裡救護車載走跌倒的金姊。天亮了,女兒收拾老媽媽在院房裡零落的家當,泣不成聲。
斷片的情節,不必說太多。觀眾都懂的。
記錄時間:2016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