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自己走

離別、追尋、愛、時間、回憶⋯⋯
文學永恆的主題潛在無數故事裡,或深或淺,被書寫,被閱讀,被訴說。

怎麼帶領孩子理解死亡的議題呢?

這次選讀的繪本是《當天使飛過人間》《只能自己走》(暫譯),以「狗」為主角,親近但保留一點距離,帶領孩子在故事裡經歷陪伴、分離與思念的情感。

《當天使飛過人間》的主角是一隻長了翅膀的小狗,被遺棄在路邊的牠在遇見老農夫之後,彼此的生活都有了改變。《只能自己走》則是用如詩如夢的圖文,陪伴逝世的小狗們,走一段最後的旅程。

兩個故事剝除了文字描述(前書無字,後書無中字),孩子閱讀圖畫有更多的停頓與想像,一句一句,重新詮釋。

接下來,試著寫一個故事,關於對一隻狗的愛與思念,題目自訂。結果出乎期待。跟大家分享這篇令人觸動的短文:

曾經回來過/瑀涵 (二年級)
  在一個都市裡,有一位男人常在自言自語:「至少曾經回來過。」他每天心裡想著以前常常一回來時,會聽到「汪汪汪」的叫聲,也會想著牠一去不回的身影。別人一看到他都會覺得好陌生,因為他很少出門。男人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孤單,男人拿著破破爛爛的舊碗,滴著眼淚,他說:「當時的陽光是這麼的燦爛。」突然,白色的羽毛從天而降的飛過來,男人腦海裡咻!他突然看到他的小米貓在划船。他紅著雙眼笑,他心中的大石頭砰的掉了下來。男人醒來了,看著相框,一邊笑一邊哭。


《只能自己走》是韓文繪本《혼자가야해》,尚無中譯本

我嘗試翻譯成閩南語,跟大家分享朗讀版本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