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給那年的高三 1

在飛機上讀備審資料。

那上面註記的學校、科系,可能是我一輩子也考不上的。這些孩子的未來會更寬闊耀眼,而我握著紅筆在紙上畫記塗改,憑什麼呢?

這疊自傳是另一篇作文,他們慎重而侷促地交代自己的過去,和不知所云的計畫。
我能做什麼?
我想要他們被看見。在被沒有面貌的教授看見之前,先被自己看見。

我記得每一堂課的笑聲和眼神,我記得關了燈,只有投影光的教室裡,無形的流。在文字裡,他們書寫嚮往、恐懼、溫柔、自卑和混亂;在文字外,他們敞開脆弱、幽默、迷惑和關懷。

模板壓不出這些獨特與美好。

我在機聲隆隆的震顫中繼續塗改,彷彿參與了一段他們的人生。

原以為是偶然的國寫班,一路陪到這……
我是一個寫作老師,多棒的相遇。

那天課前我苦思頗久,要跟你們分享什麼呢?客觀而言,我的高三並非一個值得借鏡的經驗。

我無法分享成功學,只有一點過來人的鼓勵,但我想,困在黑暗裡的人需要的不是遠方明亮的太陽,而是眼前微弱的螢火,懷著一絲念想,就有力量繼續前進,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關於高三,還想跟你們分享一件事,關於閱讀與書寫。

作為一個寫作老師,這是我的本行,卻也是我在人生困頓時唯一的救贖。

高中三年那麼廢,成績爛透,卻奢求不勞而獲,這樣的妄想實在難以對任何人訴說。

於是我耗了很多時間在書店裡,眼睛掃過一層層密集排列的書背,飢餓地舔舐那些書名,期待在這些光怪陸離的文字中找到答案,雖然我連問題是什麼都不確定,但我心底卻有一種相信,茫茫書海中一定有人跟我經歷過一樣的沮喪恐懼。

因為這個莫名的信仰,書店從此成了我的鴉片館,每當我失去方向或感覺混亂,就躲到書群中尋找同溫友人,不必真的找到,在瀏覽尋覓的過程,我就得到撫慰了。

至於書寫,如同我反覆說的,你選擇的每個用字、每個斷句,都是內在的展現。

在一次次批改中,我能從你們的筆跡、文字中,慢慢地接近你們,重點不在你「寫了什麼」,而是你「為什麼這樣寫」。書寫是自我閱讀,我們永遠可以透過檢視自己的書寫來檢視自己的內在。這世界上有很多值得了解關懷愛的人,但第一個應該是我們自己啊。

當然,閱讀與書寫不是人生必須,也不是自我激勵、理解、成長的唯一途徑,但是,容我再次提醒你這美好的存在,有一天你感到茫然無措的時候,別忘了還有這點微弱的螢光可以召喚。

記錄時間:2019年3月28日

後來,再後來……

「我認真聽取老師所講的每一字句,細膩鑽研她不在意的詞彙。我大量的記住老師所說的每一個故事,直到我空虛的心靈再也容不下一句話。我又想寫好作文,而這是我的悲憤。 」

我還留在二樓,來回講課。

細細修整我的ppt,搖晃破音的麥克風。

燈暗的教室裡沒有人睡。口罩上露出的眼睛湊過來問:能不能多寫幾堂課?

「新冠疫情爆增後,作文老師依然來學校上課。我看著自己以前的爛分數,決定要認真上作文課,同時也不想辜負老師不要命的來授課。我想變強。」

苦手的少年,終於下筆如雨。

記錄時間:2020年3月28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