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節奏:《追蹤師》

「從故事的聆聽中,開發非直接、第二層的感知能力,再從故事的書寫中轉化感知經驗,重組感知的述,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加上課程的討論,開發特別的經驗,開發不同的觀點,感官的效果會更擴大。」 ── 作文,就是寫故事

主題書單:《追蹤師.松林少年的追尋》湯姆.布朗著

八歲的湯姆跟隨著八十三歲的印第安祖父「潛近狼」,十年來每星期超過60小時在森林中,學習與認識動物的活動、生活模式與習性,認識動物與其獵物及掠食者間的關係,使自己得以融入自然世界之中,透過動物的角度來觀察該動物的生活,主動「參與」與體驗自然生命的流動。

呈現故事畫面

我們跟著狐狸的足跡前進,邊走邊看著那些相距約十一英吋的小腳印,一邊談論著四周的植物與動物。狐狸快跑時,腳印大約間隔十一英吋;趾印並不清晰,足跡看起來像小小的墨漬。追蹤狐狸是很有趣的事,我們非常地投入。我們找到牠出其不意地抓到一隻老鼠的地方,也找到牠吞食獵物的所在。正午之前,我就看到了狐狸今天休息的藏身處。「牠正在那裡睡覺,在那根倒木下方。」──松林少年的追尋

十八歲的湯姆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在社會謀職,他運用追蹤的能力找到一隻紅毛狐狸,得到一份大學動物系助理的工作。

隨著老師仔細描繪的語言,刻意放輕的口氣,孩子聚精會神,甚至屏住呼吸,彷彿那隻狐狸就在講台前方。

傳達故事情緒

  一位好的追蹤師,能在極為困難的環境中,根據足跡及行蹤等各種蛛絲馬跡來尋找足跡的主人,因此美國警界也開始借重湯姆這樣的追蹤師,來協助追蹤與尋找在荒野自然中走失的人,或脫逃的嫌犯等。這是追蹤師的現代功能之一。 

陽光消失了。我們的眼睛適應了黑暗,天空無雲,今晚將有月光。我在屍體周圍尋找著少年與警員以外的足跡。奇怪。什麼也沒有。足跡被刻意抹去。兇手用樹枝抹去足跡,也抹去了掙扎的痕跡,少年一定掙扎過。我跟著被樹枝掃平的痕跡走出樹叢到路面。我很肯定無論兇手多麼聰明,總會犯下錯誤,至少留下一個足印。 ──松林少年的追尋

  湯姆用長年累積的追蹤能力找到了失蹤少年,卻是一具不忍目睹的屍首。

「我不要聽了好可怕哦!」一個孩子摀著雙耳縮在椅子上,臉皺成一團。教室的氣氛也因故事裡的死亡氣息而沉重起來。

故事的正向力量

老師把情節暫停在這裡,回頭講湯姆少年時期,第一次經歷死亡的回憶──浣熊之死。

  浣熊之死曾一度令湯姆對大自然失去信仰,甚至想離開森林。但當他重返傷心地,發現了浣熊死亡背後的祕密,他的憤怒與失望,全消失殆盡。

我認為他是在告訴我,必須回到發現浣熊殘跡的所在,在那個地方,我將以某種形式與死亡妥協。對於祖父要表達的仍毫無體會的我,穿好衣服,溜出屋子,走進我的後院—松林荒原。我在天亮前回到焚毀區,雙腳交叉,盤坐在垂枝旁。松林荒原在四周逐漸甦醒的同時,我再度思索潛近狼的話: 「有時候你必須回去,才能知道在路的盡頭之外,會發生什麼。 」

孩子從這段插曲得到了溫暖與安慰,表情漸漸鬆懈下來。當老師再繼續講述失蹤少年的後續,孩子的情緒很明顯地不再緊繃。「死亡」如此沉重的議題,透過故事的過渡,讓孩子有了不同的思考和感受。

教師筆記

  現在孩子的生活經驗匱乏,寫作資源跟著短缺,「閱讀」和「故事」是最好的補給。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能清楚了解如何藉由具體的描述去呈現畫面感,也能在故事的渲染下,開發孩子情感的細膩度。

記錄時間:2016年5月24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