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臉書有一個粉絲專頁:「為你說書」,這一篇要來說說粉絲頁的故事。

打錯的電話
要從哪裡說起呢?
從一通打錯的電話說起好了。
還記得那是在千樹的教室外面,我回覆了崇建老師的來電,問有何事。
崇建說他是要打給詩亞,錯打給我。
這事常有,我們名字太相近,十多年的同事亦會喊錯。
我追問:老師你找詩亞做什麼啊?
崇建說,要帶詩亞去新加坡演講。
「我也要我也要!」
「沒辦法,我已經答應了另外一位老師。」
崇建有原則,嚷嚷也沒用。
「若下次有機會,再帶妳去吧!」
但崇建也心軟,嚷嚷是有用的。(賊笑)
果然,隔年崇建老師就帶著我和詩亞去了南京,再來是新加坡,然後我跟詩亞開始結伴而行:馬來西亞、西安、黃山,四處奔波演講辦營隊。
這還不是開始,是開始前的「楔子」。
從那以後,我跟詩亞就成了互動密切的夥伴。
海外講課的高壓,寫稿的崩潰,舉辦工作坊的忙碌,都有詩亞一起分擔,一起撩落去,才得以繼續。
還有這個粉絲頁。
文學新「貴」
為了粉絲頁名稱,我們也燒腦了好幾晚。
原本想取作「文學新貴」,感覺閃亮亮。
當時有一個可以測自己是什麼「粿」的遊戲,結果詩亞是「粉粿」,我是「芋粿巧」:所以是文學新「粿」。
念出來實在覺得丟臉到爆炸——
才有了「為你說書」。
一起成立粉絲頁,督促彼此發文,幾年來留下了不少記錄,也很謝謝持續關注,與我們互動的朋友。
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在課堂上說故事給孩子聽,在粉絲頁用文字說故事給陌生人聽。
海外工作(或耍廢)、假日寫稿(或耍廢)、深夜備課(或耍廢)時,我們也會說故事給彼此聽。
然後然後,我們各自開了部落格,用自己的名字說故事。
然後然後,我們在崇建老師的帶領下,寫了兩本書。是寫作書,也是故事書。
生活無處不故事。

故事的彩蛋
我想起創建粉絲頁之初,要設定用戶名稱。
https://www.facebook.com/cettehistoireestlaplusbellechosequejepuissetoffrir
我敲下一串看似亂碼的字母,如果你填入適當的空白,也許會發現它是一句法文:
Cette histoire est la plus belle chose que je puisse t’offrir.
摘自我和詩亞都很喜歡的少年小說《逆流河》,意思是:
這個故事是我能送給你的最最美麗的東西。
看故事,學寫作
博客來
誠品
momo
金石堂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