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陪伴我一段(作者序)

寫作書完成以後,要寫序。

該寫什麼呢?
在真正下筆之前,思緒紛飛了好一陣子。
無數騎車的瑣碎時光,我在腦海裡像演講般、像受訪般,一次次整理想說的話。

超前部署是工作狂的樂趣,就像早就買好新書發表會要穿的洋裝。

回顧寫書歷程,簡直是一場「觀落陰」。

每一篇都是靈魂出竅。即使全力集中意識,也控制不了故事的走向,只能驅遣所有認得的文字,沿著磨損的軌跡記錄下來。

「啊,原來妳是這樣子。」

出版在疫情蔓延時,發表會取消了,但序寫出來了。
落筆之際,只剩滿滿的感謝。

潛獵者與做夢者

娜妲莉.高柏在《狂野寫作》裡,以「潛獵者」和「做夢者」的概念來形容兩種寫作狀態:前者藉由外在的訊息來學習,後者則依循內在的觀點行事。

做夢者少女住在高樓,透過書房的窗俯看街道,有遠離人間煙火之感。每當她小臉微側,任黑色長髮流瀉,總讓我想起關在塔裡的公主,「寫不出來」是困她多年的咒語。

少女在那段日子裡寫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三行,向左下傾斜的字跡,輕巧謹慎。我們一起答普魯斯特問卷,假裝走出門外看見一隻受傷的鳥兒,描述冬天的假期和牙齒。

我們用好多時間「聊天」,像走一條彎曲複雜的迷宮,繞阿繞的,遙望光年之外的出口。

少女後來考進城市大學,搭公車上下課,練習描寫媽媽的盆栽,用詩形容校園,咒語消融了,她終於重拾文字。

潛獵者男孩喜歡坐在教室最後一排,聆聽故事的雙眼炯炯有神,卻總是對作文簿苦著臉:

「開頭要怎麼寫?」「結尾要怎麼寫?」「這樣寫可以嗎?」

自由寫、大膽寫、爛作文的邀請,都無法解開男孩糾結的眉心。

我於是為寫作主題設定「任務」:大隊接力,從掉棒那一刻寫起;寫人物,要安排特寫鏡頭;安靜時,別忘了製造聲音。

男孩的茫然彷彿定了錨,表情鬆開了,從此下筆如飛。

〈魔鏡〉、〈以樹自喻〉與〈給未來的自己〉這幾課,透過隱喻擴大體驗與想像,陪伴「做夢者」的心靈,引導他們探索內在,表達自我。每一課的「牛刀小試」,則是為「潛獵者」佈置的寫作任務,讓框架彈性,讓創作有跡可循。

謝謝學生的書寫,陪伴我不斷開發課程、調整教學,長出這本書的血肉。

史塔克先生與蜘蛛人

「有人這樣引用過嗎?」「開冰店會忙翻嗎?」「什麼是摸頭殺?」

寫書的日子,手機螢幕常跳出這樣掐頭去尾的問句,來自崇建老師的訊息。

寫稿的時候我變成學生了,作文一篇一篇上繳,等待老師的審閱。從寫作目標的連結性、文本引用的多寡、故事背景是否合時宜……,老師在電話裡點出需要修改的細節,耐心說明為何要改、如何改會更好。

我在電話這端認真傾聽,在講座的空檔,在下課的教室裡,在等待鹹酥雞的馬路旁,在剛睡醒的午後,一邊點頭一邊記下老師的提點。有時也會跟老師爭辯不休,像是為了「趙子龍身高八尺還要踮腳尖嗎」這種問題。

我是幸運的,像蜘蛛人遇見史塔克先生那樣的幸運。崇建老師是作文班的創辦人、文學獎得主、暢銷作家,帶我寫書時,仍然那樣不厭其煩的,有商有量。我感覺自己的文字被看重,益發想做得更好。  

謝謝崇建老師的教導與提攜,陪伴我誕生第一本寫作書。

謝謝你好好長大了

完成初稿那一天,我盯著故事結尾,出竅的靈魂久久回不了神。

謝謝何潔心、白奇偉和李宏儒,用他們的面貌陪伴我,一次次回溯自己的年少:「啊,原來是這樣子。」

我鍾愛的少年小說《逆流河》,前言裡有這麼一句話:「這個故事是我能送給你的最最美麗的東西。」

用我的故事,換你的故事,就像我們在每一堂課裡做的那樣。

謝謝翻開這本書的每位讀者,希望這些技巧與故事,能陪伴你走一段美好的寫作之旅。

《看故事,學寫作2:技巧篇 · 作者序》寫於2020年4月21日

看故事,學寫作

博客來

https://bit.ly/2SMo9z9

誠品

https://bit.ly/3fHaIJZ

momo

https://bit.ly/2SRLhfx

金石堂

https://bit.ly/3uO8RYc

讀冊

https://bit.ly/3uHwj9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