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學心得記錄

5/19全國疫情升三級警戒,在休息兩星期之後,我開始了同步教學的進修與實踐之旅。

以下簡單記錄六場實作的亮點與不足,文末有進修資訊。

1 鬼滅之刃教我的事

對小六畢業生的演講,從五月延到六月,從禮堂轉到線上。主題是熱愛的「鬼滅之刃」,講滿兩個小時不是問題。然而線上初體驗,以YouTube出場,在大神教學影片海裡泅游了好幾晚,摸索obs和直播介面,測試再測試。

操作記錄

  • 平台:YouTube
  • 同步參與人數:約200人
  • 時間:120分鐘
  • 形式:單人直播
  • 使用軟體:OBS
  • 設備:筆電X1、手機X2、有麥克風的耳麥、燈。
  • obs的功能豐富,我只使用最簡單的簡報加音樂,還有將視訊框置入的功能。
  • 課程切成三段場景:作開場、主題與休息時間的切換。
右下角記得留「視訊」的空位,直播時才不會蓋住。
  • 首次啟用YouTube直播功能的程序最多可能需要24 小時才會完成。
  • Youtube直播完會直接留下影片回放,還能觀看數據分析,很有趣。
  • 演講時播放鬼滅之刃配樂,後續有版權問題,我事後將幾段音樂靜音,無損演講內容。
  • 直播時,筆電操作obs介面,一台手機看聊天室留言,一台手機看簡報。
  • 因為不習慣耳機回放延遲,語速拖慢,而且不時被自己的聲音干擾。涵婷老師建議:不需要聽回放。
  • 前半場的語速真的太慢,調整1.25倍速剛好Wally老師提醒:線上課的語速應該比實體課更快。
  • 直播開始前10分鐘,播放音樂,為提早上線的學員設定簡單任務
  • 運用聊天室,與學員簡單互動。
  • 教學流程表很重要,對於時間的管控很有幫助。
  • 這場沒有寫流程表,雖然對講題很熟,卻因不熟悉介面與互動,有些內容來不及,只能跳過。
不得已跳過的時透無一郎,哭哭。

從鬼滅之刃講到生命之書,是我真心喜歡而且推薦的主題。即使放送效果不盡完美,我很努力把這堂課的熱血與真誠傳遞出去了!

線上演講初體驗給自己打70分,先承認我把魘夢講成夢魘,還把菜鳥三少年講成菜頭三少年了。有興趣的可以在線上觀看,建議調整1.25倍語速,影片補上了章節說明,方便跳著看。(喜歡要幫我按一個喜歡唷~哈)

2 《看故事,學寫作》新書分享會/舞象人文堂

操作記錄

  • 平台:Zoom
  • 同步參與人數:約200人
  • 時間:120分鐘
  • 形式:雙講師,一位講師分享簡報(詩亞)

這是我們的第一場新書發表會,也是第一場線上公開講座。

不若之前很有經驗的工作坊或是文學營隊,規畫明確的課程內容和實作練習;這次講座我和詩亞簡單列了幾個方向,介紹我們自己、新書寫作過程和內容、故事作文的理念和經驗等。

與參與者的互動,雖然只有簡單的聊天室提問、數字回應等,但主持人讓我們感覺到自在,一個又一個故事接力分享,仍有意猶未盡之感。

非常感謝參與者的正面回應,讓我們對線上分享會更有信心。

後續看影片回放的時候,發現我講的時間太長了。雙講師的時間分配應該要更平均才好,成為下一場改進的主要目標。

3 《看故事,學寫作》寫作教學分享會 / 半畝天光

操作記錄

  • 平台:Zoom
  • 同步參與人數:約100人
  • 時間:90分鐘
  • 形式:雙講師,一位講師分享簡報(我)
  • 作了簡單的教學流程表,明確分配雙講師的時間和內容。講座進行的節奏感更好了。
  • 開場作了簽名版,運用zoom的註記功能,當作暖場互動,同時帶進寫作主題。

這次的講座多了「寫作教學」的標題,兩位講師都準備了教學示範。我分享的是技巧篇的「審題練習」。

  • 運用註記功能和參與者互動,圈出題目的關鍵字。觀看回放發現,若要具體引導課程方向,改用「連連看」的方式,會更聚焦。
  • 在尾聲放上雙講師的部落格QR CODE,直接跟參與者連結,瀏覽數馬上就增加了。
  • 主辦單位有錄影,但是錄影的畫面只有簡報和聲音,是沒有講師畫面的。(舞象那一場會自動切換成簡報+發言者的畫面),要怎麼調整呢?有講師還是比較生動呀!

4 線上作文課/千樹成林

操作記錄

  • 平台:Google Meet
  • 同步參與人數:每班約3~12人
  • 時間:約90分鐘
  • 形式:單人講課
  • 上課使用Google Meet;繳交作文使用Google Classroom;其他聯繫使用LINE
  • 實體作文課因應疫情轉到線上,需要帶著學生測試視訊平台和作文繳交,心境的調整,也需要照顧。

幸好師生之間熟悉、有默契,克服了技術面,上課的氣氛也熱鬧融洽。

  • 在實體教室,傳看不易的繪本或圖卡,在線上人人均看得仔細。
  • 問字也不成難題,直接分享WORD檔,這是以往運用電子白板教室時的經驗。

雖然想念實體課程的互動,但是此刻線上的陪伴,尤其是寫作時間,看著關掉的黑色視窗,等待留言板上一句句「老師,我交了。」「老師,我好了。」也是另一種平靜溫馨。

5 《看故事,學寫作》新書分享會 / 早稻田幼兒藝術學校

操作記錄

  • 平台:Google Meet
  • 同步參與人數:約50人
  • 時間:90分鐘
  • 形式:單人講課

同樣的新書分享會,由我一個人分享。主辦方建議了內容,同時我也想準備不同於前兩場的內容。

  • 教學流程表,標註互動時間、故事、核心概念,以掌握講述節奏、故事量及重點。
  • 簡報前面準備了「大綱」,讓參與者更清楚講座脈絡。
  • 留言板互動由簡入繁,指令明確舉例。
  • 在教案分享頁面,放上部落格文章的QR CODE,有興趣的參與者可閱讀完整的文字記錄
  • 結尾嘗試運用JAMBOARD,邀請參與者貼上行動計畫,擷圖,我覺得比雲端合照更好玩。

感謝早稻田的邀請,為這次活動在家拍的宣傳短片,也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6 《看故事,學寫作》新書分享會 / 耕讀軒

操作記錄

  • 平台:Zoom
  • 同步參與人數:約100人
  • 時間:90分鐘
  • 形式:雙講師,一位講師分享簡報(我)

來到第四場新書分享會,流程表的時間越寫越精細,前幾場的好與不夠好,也盡量調整過來。

  • 開頭先預告雙講師的講綱。
  • 在切換講師介紹時,直接放上部落格的QR CODE。
  • 首尾呼應的註記互動
  • 「未滿足的期待」是鋪哏,為了拉出下一頁工作坊的宣傳。
  • 這次「審題練習」以連連看取代畫關鍵字的註記,指令更簡單清楚。

這一場公開講座,主辦方將影片上傳,也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詩亞從故事帶入「五感寫作」,我從審題練習切進「雙軌式表達」,也算是兩場寫作課哦!

增能課程推薦:虛擬教室同步教學

感謝看到這裡,這落落長的實踐心得。雖然還很菜,但一點一滴在進步中。

這一切的開頭,或說信心,是我參加了Wally老師和涵婷老師的「虛擬教室同步教學」課程。

以下是我的心得文,推薦給大家:

「我是來買地圖的,沒想到加入了一支隊伍。」

疫情進入三級警戒
賺到休息的小竊喜,隨著假期延長又延長
不得不離開舒適的沙發,踩進無邊的陌生沙漠

沙漠裡有人紥營,有人沿著綠洲建起了城市,旗幟飄揚
而我在雜沓的足跡裡爬文,跟著YouTube大神自學
在浩瀚大漠裡迷失方向

感謝歐陽立中老師的推薦文
一開始真的是抱著「刷下去買心安」
想著:好歹也領張地圖回來吧!

三個晚上的進修課,在 Wally Su 瓦利老師設計的流程裡
體驗了學員端的參與感,也理解講師端規畫課程的脈絡
層出不窮的互動方式,拆解清晰的簡報內容,節奏快慢有致
光是小組討論的任務,由淺入深的安排,一擊直中教學核心,可以複製到任何形式

「從第一個學生上線,這堂課就開始了」

Wally 老師一句話點醒了我。
課堂的開始不在「上課時間」,連暖場、等待都要讓它有意義。

但我在回看錄影後,想修正老師這句話。
課堂不是從學生上線,是從學員收到的第一份閱讀資料就開始了。
每一份資料、每一份作業都有操作,比狀元糕還要紥實。

要設備有設備:網路、收音、影像呈現怎麼配置
要流程有流程:教學流程怎麼寫,從內容互動到時間分配
要班經有班經:建立儀式感、公約、承諾,不停歇的互動再互動
要心安有心安:「不要恐慌!」「正向看待多工學習!」「誠意為上!」

我是來買地圖的,沒想到加入了一支隊伍。

再多心得都是望梅止渴,加入屬於你的隊伍:
Wally與涵婷老師的「虛擬教室同步教學」

報名資訊:
https://www.beclass.com/rid=2546350609ba80cf0dc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