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有三個時鐘,一󠇡個正常世界的時鐘,一󠇡個󠇡快一󠇢點,一󠇡個慢一󠇢點。我夾在快一󠇢點和慢一󠇢點的中間,無可奈何。」這一堂課,我們從繪本《快一點,慢一點》裡的三個時鐘聊起:什麼時候,你希望時間快一點?什麼時候慢一點呢?
分類: 教學記錄
寫作是長遠之路
讓故事帶我們抵達更遠的地方
慢……吞……吞……的……《到烏龜國去》
「只要上了慢老師的課,就會睡著。我上過他的課,真的超慢。有一次我英文全錯,所以我要被打,老師說要打十下,老師打第一下的時候就打鐘了,我逃過一劫,還好老師很慢。」
讓孩子愛上作文的神奇魔藥
學生對羅德達爾的作品並不陌生,我們曾閱讀《瑪蒂達》的故事,學習刻畫人物。這次,故事中荒誕又有趣的製藥情節,更是讓學生爆笑連連,腦洞大開!以「魔藥」為題寫作,讓學生邊寫邊笑、欲罷不能,故事就是愛上作文的神奇魔藥!
怡君老師的《做自己,不一定要叛逆》
羅怡君老師選編的《做自己,不一定要叛逆》,選文從作者自己的經驗出發,分享對失敗、無聊、人際、未來的看法,精準而生活化的提問,提供了學生具體的思考方向,來探索自己。
爆淚!10句鬼滅之刃經典台詞
感受是冰山最靠近水面的訊息,情緒常常是自我探索的入口。特別是眼淚。「這個眼淚是什麼?」在故事裡,我們能透過角色的演繹,清楚而不害羞的看見自己的委屈、悲憤、勇敢、脆弱……所有共鳴都是跟自己對話的練習。
孩子,是天生的詩人
面對還不知道「什麼是詩」的孩子,我拋掉習慣的,以仿寫、故事、影片的引導,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就像是撿拾、蒐集只屬於自己的小石頭,然後,丟吧!觀察水面的漣漪,記錄下來。孩子,是天生的詩人。
空間描寫(小學生篇)
想像鏡頭搭在滑動的軌道,不論由近而遠、由上而下、由內往外、沿著邊界繞,運用文字經營移動的視線感,幫助讀者建構出具體鮮明的場景,這樣的寫作心法,帶領國高中寫作也很實用。
五月特輯:母親節作文
邀請學生「寫真的」,他們猶豫了一會兒,隨後下筆如飛。吃了誠實豆沙包之後的作文,會勾勒出媽媽的什麼形象呢?擦擦冷汗,真實爆表的媽媽們來了!
電影寫作課:小書痴瑪蒂達
作文課偶爾也會共賞一部完整的電影,做主題系列的書寫。影像有魔力,當孩子的目光被吸引,故事的導入和討論,就有了更多的空間和可能。這次老師分享的是1994年的電影「小魔女」,改編自羅德達爾的經典故事《瑪蒂達》。
想像日記
以「日記」為題的作業,目的往往不是要了解學生的「真實生活」,而是希望透過每天的書寫練習,磨練寫作力。那麼,寫假的又有什麼關係呢?我的破解口訣是:想想隔壁小明今天發生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