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人魚公主的故事嗎?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魚的公主,一心嚮往人類世界,為了能與心愛的人類王子重逢,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在安徒生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中,我們除了讀到公主對王子的愛,也感受到作為一隻「人魚」的掙扎。

我最喜歡的口袋課,就是從許榮哲老師那裡偷來的,用靶心人公式分解人魚公主的故事:
- 目標(王子)
- 阻礙(魚尾)
- 努力(聲音)
- 結果(人類)
- 意外(婚禮)
- 轉彎(匕首)
- 結局(泡沫)
拆解故事,不是為了分析或模仿,而是為了打亂敘述的規律。

將七個步驟重新洗牌。
當故事不再「順敘」,所有理所當然的「細節」都需要再重新調整,變成簡單的過場或只是補充說明,考驗了學生裁剪題材的能力。
「在這個大家都開心祝賀新人的日子裡,一個穿著破舊衣裳的啞子,坐在髒亂的小巷裡,看著馬車的輪子輾過路面,輾過她的夢想。她緩步走向海邊,手裡握著匕首,坐下來,看著她那原本應是魚尾,如今潔白如玉的雙腿。太陽升起了,她的身體變成了泡沫,那瞬間,她彷彿又看見她與王子相遇的那一日,她還能歌唱的那一日。」
這段12歲女孩重組後的書寫練習,靈活運用時間軸,跳接回憶和現實,意象的重疊簡短而有詩意。
「冷酷無情的月光輕輕撒在匕首,擦亮了銳利刀鋒,反射小美人魚慘白的臉蛋,以及她猶豫不決的心。」
從「轉彎(匕首)」寫起,藉由畫面強調角色遲疑的心情,多了渲染力。
當故事不再需要被「完整」重述,題材的切入點,書寫的聚焦處,就成了學生情感的破口,教師得以循著學生的用字遣詞,窺其幽微的心思。



老調重彈,練的不是「彈什麼」,而是「怎麼彈」。
有人從背景鋪陳,有人從結尾倒敘,有人刻畫角色性格,有人經營情境氛圍,所有「再安排」的細節,都是再一次創作。
就像林俊傑總能把別人的代表金曲翻唱出新高度,老調也能彈出百般情懷。
記錄時間:2020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