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抗職業倦怠最好的方法,永遠是講自己最喜歡的題材。
國中班課程「聯想成文」,邀請學生以一句慣用語入題,透過生活經驗的連結,在老生常談裡抒發新的體悟,或是翻轉經典名言的定義,感謝我鍾愛與嫌惡的鬼滅角色們,再次為我淋漓盡致的詮釋這堂課。
能者多勞
能者多勞:恭維能幹、多才多藝,可以承擔較多責任,比常人辛苦。
我問學生聽過這句話嗎?一半舉手。我問喜歡這句話嗎?手全放下來了。
「能者多勞,不能者多爽。」一句怨念深深深幾許,歷來壓斷多少駱駝的脊樑。如果可以耍廢,誰想管別人擺濫,偏偏就是不想當那個「不能者」。「能者」錯了嗎?為何能者比麻雀還雖小!

「我會善盡我的職責,在場的每一人,誰都不會死去!」
大哥在烈火中的怒吼,燃醒我這顆小心眼:所謂能力之下,是有責任的。
倘是不死川出這任務,肯定直殺魘夢,管火車輾覆多少人,那該是三個「不能者」少年要收的爛攤子,滅殺下弦,柱活下來,意義更大!
然而大哥不。
他明白所謂天賦,並非自我實現的利器,而是守護弱者的盾牌。殺下弦是任務的結束;守住三少年,卻是鬼殺隊的另一段開始。
「《鬼滅之刃》中,人與鬼擁有最強烈共鳴的情緒,是恐懼。人類的恐懼是身處劣勢,還想扭轉全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深入鬼類具有主場優勢的黑夜,極低勝算的情況下,透過人力屢代投入,尋找鬼類弱點,用犧牲換取經驗。而鬼的驚懼,有來自於魂飛魄散前,得知永生有盡的驚怖,那是第二次,徹底的,無可逆轉的死亡。另一種恐懼,是當鬼看見人類突破極限,在氣力用盡時,仍有懾人的意志,為了守護他者,而豁出性命的反攻。處於茫昧的時間與狀態裡的鬼物,對於利他與不畏死,難以共感。而人類則以此二者戰勝恐懼。」——摘錄自張馨潔〈那個戴花札耳飾的少年〉
關於直面恐懼,請看時透無一郎。
天生我才必有用
關於天才的名言:「成功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天才」、「你必須耗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無數次對學生表達過我對天才的迷戀與崇拜:無條件原諒葛奴乙,電車問題裡願意輾過五百人只為留下莫札特或梵谷。握刀兩個月就成為柱的天才少年時透無一郎,是整部漫畫裡我最喜歡的角色。
「柱的時間跟你們的時間,價值是截然不同的。」
面無表情的說出如此自傲的話,目的是為了搶下緣壹零式練劍。天才與努力的相輔相成,時透的理所當然,令我敗倒。(to be honest,少了那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也是徒然)

天生我才必有用:指每個人都有其長處。
這是小學畢冊最常見的座右銘吧(好啦我那個年代),我常想會這樣對自己說的人,是不是很茫然呢?像在安慰哪個一事無成的傢伙:別擔心一定會有出路的。我原是這樣消極看待這句話。
「如果要死,也要死得有價值!」
時透在無限城之役直面恐懼的勇氣,令我心疼又震撼。被上弦壹釘上樑柱的那一刻,他的天才已毫無用武之地,倖存的唯一機會是變成鬼。失血過多的他,想著如何保住不死川的雙手,想著如何突襲上弦壹,重傷的柱也不會是累贅!
天生我才必有用,明白自己的天賦,不只為了練就雲霞呼吸,也能浴血奉獻。這是時透教我的事。
士為知己者死
士為知己者死:為了知心朋友不惜犧牲生命。
課堂故事的小tip就是不能只講自己喜歡的,這樣會太瘋。偶爾要平衡一下,穿插幾個「還好」的,比如鼓之屋響凱。

「小鬼……回答我,在下的血鬼術,厲害嗎?」
這是響凱在灰飛煙滅之前,最後的淚問。生前寫作,文章被鄙為垃圾,死後成了無慘的鬼,也因能力不足被奪去下弦六的地位。懷才不遇的響凱,生死都渴望被賞識。
只有炭治郎在決鬥中仍避開他的手稿,在斷了他的頭顱之後真心肯定他的咒術,響凱的執念終於在認同中得到救贖。
「士為知己者死」,以這段故事來說,死不再只是肉體的消亡,而是執念的釋懷了。
「當生命目標化約為最精萃,成為人人持之的尋路杖,以對抗人生意義的焦慮,對抗由空虛而來的焦慮。那是支持內在的爐火持續燃燒的能量,它是『終極關懷』,一組關於每個生命的神祕質數。」——摘錄自張馨潔〈那個戴花札耳飾的少年〉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善良,是有點為難的美德。君不聞「善有善報」,又言「人善被人欺」,於是「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便戳中了千萬讀者的心:善良,要有原則,要懂得拒絕,要照顧自己。
但這不是炭治郎的善良。
初遇善逸,就把身上唯一一顆飯糰分享出去,明明自己也餓得要命。炭治郎的善良無私、無差別到連貪生怕死的善逸都為之傾倒,竟願意忍受豬頭的拳打腳踢也不放開「對炭治郎來說很重要的東西」。

面對豬頭三番兩次幼稚的挑釁,炭治郎也總是笑咪咪的回應:不幫忙埋葬,「因為我弄傷了你,所以無法幫忙嗎?哎呀,那就算了,每個人忍受疼痛的程度都不一樣,伊之助你就休息吧!」搶了他的飯,「既然你這麼餓,這些也給你吃吧!」
換做是蝴蝶忍或別人來說這些話百分百就是激將法,但炭治郎說來卻沒心沒肺,他不懷惡意,也從不忖度他人的惡意。即便是吃人無數的鬼,在斬殺之後,他也不忘安撫鬼曾生而為人的悲傷 。
「炭治郎作為主角,作為推動故事齒輪的人,他最關鍵的能力說穿了是人的『緣』。他始終溫厚待人,珍惜每一次相遇,他的愛近乎博愛,對全人類的愛與聖人一般。這樣的人格特質使他在每一個生死交關的轉捩點上做的選擇在故事裡都比他本身具有的能力重要太多。」——摘錄自陳翔〈不斷被繼承的意志〉
炭治郎的善良,明亮一如他的無意識領域,那鋒芒因純粹而強大,終至無敵。
延伸閱讀
2021開始我就迫不及待買下印刻雜誌209期,整整一個月都在研讀前面70頁關於鬼滅的各家評論。除了讀,我逐字敲下言之有物的段落,對應動畫、電影和漫畫裡的細節,反覆思考並與之辯證。雜誌輯錄了風格各異的評論,哪些文章只是跟風湊字數,哪些人寫得走心入肺,文字的密度、文本的連結、受感動的程度,一點虛假都藏不住,文字可是巫術啊。
「《千面英雄》的神話學家喬瑟夫.坎伯曾經這樣說:『在欠缺一個普遍而有效神話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屬於一座屬於自己私人、未被認可、基本、但隱含強大力量之夢的眾神廟』各式文本,正在塑造各人心靈的眾神廟,包含形狀某種我們已知,卻不知如何言說的事理;協助你認清某些事物的樣貌,或是自己的面貌;以及作為一種價值的校準。眾神廟也將住著存在於各種載體的神祇,如動漫或電影。」——摘錄自張馨潔〈那個戴花札耳飾的少年〉
一頭栽進鬼滅之後,不只漫畫,也拜讀了不少週邊著作。推薦底下三本書,我都很喜歡。



記錄時間:202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