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描寫(小學生篇)

《看故事,學寫作》技巧篇中的第三段故事,描述主角李宏儒回老家探望阿公阿嬤。沒有人應門,李宏儒轉動生鏽的門把,輕輕一推,看到這麼的風景:

  從門縫鑽入的風,驚動吊扇葉緣的厚灰,由上而下懸飛四散,落在草綠色的電視櫃。那台國際牌液晶電視,是小學三年級時,阿嬤特別買回來的,為了讓他春節回來可以接PS4玩。現在螢幕卻灰撲撲一片,跟撤走的那台古董電視有得比。

  櫃子右邊有著醒目的光榮,兩面運動獎牌和一張獎狀:獎牌是爸爸和他的,獎狀則是阿公的,李家男子都是飛毛腿。左邊掛了阿公阿嬤的合照,那是他們結婚三十年的紀念照,阿嬤的頭髮還烏亮蓬鬆。

     日光從毛玻璃透進來,屋內一片朦朧,彷彿一個凝滯的時空。

帶領學生寫作,經營「畫面感」是很重要的練習。在三年級的課堂裡,我試著從自己寫的故事出發,見孩子入迷,加碼大師文章:

大師示範

卡夫卡在《變形記》裡,描繪主角葛雷戈的房間:

   「我怎麼了?」他想。這不是一場夢,他的房間靜臥在熟悉的四壁之間,的確是人住的房間,只是稍微小了一點。桌上攤放著布料樣品──桑姆薩是推銷員──桌子上方掛著一幅畫,是他不久前從一本雜誌裡剪下來的,以漂亮的鍍金畫框裱起。

  葛雷戈把視線移向窗外,天色灰暗,雨點滴滴答答打在簷上,讓他心情鬱悶。

契訶夫描寫「理髮店」

  理髮店又小又窄,有點不乾淨。牆壁是用圓木疊成的,上面糊著壁紙,像是馬車夫褪色的襯衫。牆上有兩個窗子,窗玻璃不透亮,淌著淚水。兩個窗子中間有一扇小房門,門板很薄,開關的時候吱嘎地響,顯得那麼虛弱。房門上方拴著小鈴,被潮氣侵蝕得顏色發綠,往往無緣無故,自己就顫抖起來,發出病態的玎玲玎玲聲。一堵牆上掛著鏡子,您照照那面鏡子吧,它會用最無情的方式把您的相貌往四下裡扯歪!

學生練習1

  藍色的牆壁,黃色的牌子,綠色的門,這是一家外面長滿美麗花朵的乾淨飯店。從陽台看出去,是一大片大海和沙灘。

  門後的轉角就是一張很大的床,床的前方有一百吋的大電視。浴室裡有浴缸,浴缸左邊有洗手台,右邊有馬桶。我一到房間就一直在床上跳來跳去,又在浴缸裡游泳。

  要睡覺時我把我最喜歡的娃娃拿出來,躺在大大的床上,跟爸爸說晚安。

──孟昕(三年級)

教師回饋:從繽紛的顏色寫起,加上窗景,營造出度假的悠哉心情。視線停留在「大大的床」,結尾收在「晚安」,空間和時間的搭配非常完美!

  我在教室裡看見外面的葉子從天而降,我慢慢的從教室裡走出來,我左顧右盼,看到了來來往往的同學。上課鐘聲響起,全班排好隊伍,依序到自然教室。

  自然教室有點老舊,我看著牆上的照片裡有許多學長學姐們在做實驗,我真想像他們一樣做很多的實驗。老師叫我們趕快坐下來準備上課。

  我感覺我越來越喜歡上自然課,因為自然老師很有趣又很搞笑,帶給同學們歡樂,有時候老師還會請我們吃東西,一邊實驗。我看著教室的白板上,一個字都沒有。

──奇諒(三年級)

教師回饋:從窗外到室內,視線的移動自然,最後停在白板,回到空間,是洽當的結尾呢!

  在我的房間裡,明亮的燈上有隻好小好小的蚊子飛到了放書的櫃子,櫃子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書,例如:小紅帽、快樂遊台灣、點讀筆和漫畫……。

  蚊子飛呀飛,飛到了書桌上面,書桌上面有一盒玩具、一些筆、指甲剪、存錢筒、髮飾、梳子和一面鏡子,鏡子的光反射到走廊,走廊上有一堆玩具,像打地鼠、拼圖、積木、小汽車和公仔。

  突然吹來一陣風把我帶到門外的世界,從門外往內看,客廳裡有四台摩托車還有一扇玻璃門,外觀是黑色的。

  媽媽回來了,我向媽媽問好,媽媽說:「有乖嗎?」我點點頭。

──姚綾(三年級)

教師回饋:從蚊子、鏡子反射的光到風,視線的移動運用得生動自然,把空間裡的景物清楚的描繪出來,真棒!

  我的房間外面有藍色的門和玻璃罩,玻璃罩的下面是故事書,上面是架子,架子上面有字典。

  進來我們家的人都東張西望,看我們家長什麼樣子,看過的人都大吃一驚。因為我媽媽覺得我們家很亂,所以就把它取了垃圾堆這個綽號。有的人覺得很亂就跑了,有的人覺得還好,所以就沒跑,還時常來我們家玩。

  我覺得有客人來我們家陪我和弟弟玩很好,因為爸爸有時候在公司,媽媽忙到沒空陪我玩。客人有時候會看著牆壁、地板和桌子,他每次視線都停在軟綿綿的床上,他說想睡在那張床上。

──明宜(三年級)

教師回饋:像垃圾堆一樣的亂的家到底有多嚇人呢?可以有更多描寫。文章停留在令人想睡的床,可愛又真實。

  我看到明亮的光從毛玻璃透進來,老舊的鏡子,照過的人都不敢再照,因為它會把你的臉照出許多皺紋,地板上躺著許多客人的頭髮。

  一位客人走了進來,說:「你好!請問有人在嗎?我要剪頭髮。」老闆走了出來,說好。但是老闆怎麼剪,都剪不斷客人的頭髮,剪刀已經用很久了,從開店到現在都還沒換過。

  又有另一位客人進來,老闆叫他等一下,但是等了一個小時,前一個客人都還沒剪好。又過了一個小時,客人等不下去了,無奈的問:「你到底要剪多久?」老闆只好再去買一把剪刀。

  他走出那家店,他的背影垮下來,感覺很煩。

──恩緯(三年級)

教師回饋:從鏡子和剪刀,刻畫出這家店的老舊,一點生命力也沒有。結尾收在老闆的背影,感覺他好累。

移動視線的風

風是無所不在的媒介,它能傳遞距離之外的訊息,擴展感官的敏銳度;還能不著痕跡推動了視線,勾勒出自然而立體的情境。

《看故事,學寫作》技巧篇中的第四段故事,便透過跑步健將李宏儒,示範了風的魔法:

  張貼在佈告欄上的作文紙角,被風吹得巍巍顫顫。那是一陣調皮的風,沾染了字裡行間的自由,呼哈一聲,往窗外翻飛。

  穿過走廊,揚起女孩的髮尾;衝向球場,貼上男孩汗濕的球衣;迴繞PU跑道,狠掃李宏儒奔躍的鞋底後,快意竄上天際,捲起一串落葉。

   風正來勁兒,伏低姿態,尾隨噴煙的客運巴士,一路狂飆,挾著煙塵與暖陽,吹向一百公里外的媽祖廟。

     長風徐吹,輕拂夕陽灑落的老廟前庭,拄著拐杖的老人眉開眼笑,融化了風中的思念。

風的軌跡從教室裡吹向走廊、球場、跑道,仍不停歇,一路吹向了一百公里外的老廟,才有了停留。視線停在哪裡,哪裡就有故事:廟前的老人是李宏儒的爺爺,陪他從小跑到大,直到受了傷……爺爺是他的牽掛,也是文章的亮點。

練習的時候,我也特別邀請學生,安排「視線的停留之處」。

學生練習2

  一個長約八公尺,貼滿白色瓷磚的教室,門牌上寫著605。從後門走進,可以先看到老師的辦公桌,往左看,教室空無一人,課桌椅排列得整整齊齊。最前端有一個巨大的電子黑板,再往上看可以看到六台吊扇和許多電燈。我開啟了電燈和吊扇,坐到我的位子,靜靜等待老師和同學,同時,打開我最喜歡的書。

  第一節課是體育課,我拿著水壺,跑過走廊,避開人群,從四樓跑到一樓,經過校園裡一小片樹林和停車場,到達了風雨操場,這裡空間不大,長大約一百公尺寬三○公尺,所以沒有跑道,只有一個躲避球場和籃球場。

  兩堂體育課後,第三堂是我最討厭的自然課,我的心彷彿飛走了,飛到風雨操場,飛到馬路上,穿過一台一台的車,飛過了家裡,經過了公園,最後停在德芳圖書館,我坐下來,繼續把書看完。

──耕均(六年級)

教師回饋:飛越的思緒寫得輕盈動感,呼應前文的結尾,把「我」穿越空間的思緒串起來,定格在閱讀的靜謐美好。

想像鏡頭搭在滑動的軌道,不論由近而遠、由上而下、由內往外、沿著邊界繞,運用文字經營移動的視線感,幫助讀者建構出具體鮮明的場景,這樣的寫作心法,帶領國高中寫作也很實用。

技巧篇第五課「操控讀者的視線」,以會考題目〈我想開設一家這樣的店〉為例,引導空間描寫的練習脈絡,歡迎參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