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和東海中文系合作,舉辦給高中生參加的寫作應用營。這個營隊沒有要丟一本書要你寫感想,而是帶你建立寫作軸線與心法,讓你未來的讀書報告、展覽心得、學習歷程、自我介紹、自傳、旅行記遊、行銷文案、企畫提案……都能寫出獨特與層次。

我很意外,來自各個城市的青少年,清早趕來這裡,參與一整天的寫作課。
寫好一份心得報告,考驗對文本的理解、思考與表達,這樣綜合性的寫作練習,需要客觀的資料整理以及主觀的想法輸出。這次分享,我希望省去所有框架,用最簡單的思考方向來引導。這三句話就掉下來了: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不只是讀一本書心得報告,更是回應生活所見所聞、思索經驗的練習,是主觀與客觀的整理;在輸出與輸入之間,越來越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理解的世界。
靈感非憑空而來,重述也有靈魂。每一篇心得都是自我探索,每一份報告整理都是創作。

隨堂練習時間,我邀請學生運用今天分享的心法,寫一篇讀書心得報告,或是一篇遊記、自我介紹,甚至是這日營隊的學習歷程。
摘錄幾段學生的文字:
「寫作營的講師是位身材嬌小的女生,但一開始上課就展現強大的能量吸引眾人的目光。之前,學校老師也有為升學考試而教導我們考生寫作,但大部分都集中在辨識題目。所以這次老師的課程給我很新的體驗,因為她是真的在教『如何寫』,不再只是如何判題。」
「老師所講述的內容不是一板一眼,把課文直接念過,有好多人生故事,老師的生命歷程,我看到一個超立體的情感。」
「老師用張愛玲的天才夢當例子,更平易近人了。」
「老師的PPT第一頁上放了三句話: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句話就像人生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這課程讓我有不一樣的看法,原來每個時刻都是一段心得。」
「老師所說的內容,讓我找到一條新的路。」
「或許我的作文不會因為聽了一場課就立刻變好,至少下次會願意提起筆來。」

課後贈書給四位同學,其中一位羞赧的少年要我在書後寫幾句鼓勵的話,他說:「老師,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這樣寫作。」